噶瑪蘭族的宗教信仰與祭典活動

噶瑪蘭族人是現今台灣平埔族群當中族群意識強烈、文化特質最鮮明的一群人。十五年來,噶瑪蘭族人為爭取復名,四處向地方、中央政府陳情,為了能展演噶瑪蘭族的文化特色,噶瑪蘭族人動員族中耆老、婦女、青年,無畏舟車勞頓,也不惜將神聖私密的 kisaiiz (除瘟祭)公諸於世,到台灣各地表演,為的只是讓一般大眾、政府見識我們的存在,早日完成復名大業,無愧於在流離失所中黯然死去的祖先。

噶瑪蘭族人最可貴、最引以為傲的地方,在於日常生活作息中保存了噶瑪蘭文化。以新社族人而言,保留了噶瑪蘭語言、風俗(如新年祭祖 palilin )、以 metiyu 為中心的祭儀(如 pagalavi,patohoka 等)、以及與農漁業相關的祭典(如入倉祭、海祭),噶瑪蘭族人也恢復或創造了一些傳統文化(如歌謠舞蹈、豐年祭,香蕉絲織布等),還建構出與噶瑪蘭族人相關的族群圖騰(如大葉山欖 gasop 等),即使擁有這些特質,官方和一般社會大眾還是不斷地質疑噶瑪蘭族的存在,不是稱噶瑪蘭族人完全「漢化」,就是指噶瑪蘭族人是「即將消失的族群」,讓噶瑪蘭族人深刻地感受到社會對噶瑪蘭族人的漠視與不尊重。

資廖來源 : 台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資訊網

15 十二月, 2008 at 10:17 下午 發表留言

原民樂舞 演出噶瑪蘭族豐富色彩

2007-12-06【中央社台北電】

台灣原住民族的樂舞,數千年來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演著一齣齣風格迥異的歌舞劇碼,12月9日將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推出噶瑪蘭族樂舞《屋頂上的祭司》。

文化園區表示,樂舞小組與族人整理祭典與歌舞,期盼噶瑪蘭能重回歷史的舞台上,用最具傳統特色的祭典歌舞,向世人展現文化獨到的一面。

除了樂舞小組的田野工作與資料的彙整,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吳榮順的引導與支持,潘朝成的影音資料提供與潘秀蘭對劇本安排指導,讓樂舞順利推出;值得一提的是,潘金榮頭目與祭司潘烏吉的全心投入,他們還不辭舟車勞頓之苦參與配唱與指導,所有團員深感溫馨。

噶瑪蘭族樂舞的呈現,提供世人對台灣原住民族另類的想像空間,不疾不徐的歌謠,帶些嚴肅色彩的黑白相間服飾,由婦女擔綱的祭典歌舞與末段象徵文化復甦的歌舞,具特有的族群色彩。

樂舞以噶瑪蘭最具特色的kisaiiz(除瘟祭)為主架構,選擇「屋頂上的祭司」為的主題,是因祭典中祭司要站在距祖靈最近的地方──屋頂,演唱呼喚神靈之歌,這種具空間演繹的概念,成為舞台呈現時獨特的元素。

26 十一月, 2008 at 4:19 上午 發表留言

噶瑪蘭族紀念幣

中央銀行本周四(20日)委由台銀發售第11套「新台幣硬幣原住民族系組合─噶瑪蘭族篇」,每套售價250元,共發行5萬5,000套。

台北市集幣協會理事長周建福說,周四將發行的第11套,約有40%上漲空間。

他解釋,央行最早發行的原住民族系組合硬幣,因當時景氣較好,售價雖較高,但銷售量較大,以致目前市場上「貨源充裕」,價格反而下跌至300元左右;「反而是後面發行這幾年發行的這幾套,因為售價降下來,且市面上流通的量不多,價格比較高。」

20日發行的這套硬幣,是介紹來自蘭陽平原、現大部分南移到花蓮台東地區「噶瑪蘭族」,硬幣內嵌97年版精鑄20元流通硬幣1枚,並搭配1枚精鑄主題章牌,介紹該族最具特色的香蕉絲織布、大葉山欖圖案。

25 十一月, 2008 at 9:05 上午 發表留言

祖國台灣

關於祖國台灣系列,可參考的網站

祖國台灣
三腳貓
半桶水
花蓮網
璞石閣
玉里

16 八月, 2008 at 12:41 下午 發表留言

噶瑪蘭

噶瑪蘭族(Kavalan),台灣原住民的一支,主要分佈於宜蘭羅東蘇澳一帶,以及花蓮市附近、東海岸之豐濱鄉、與台東縣長濱鄉等地,人口約3,000人。原居於蘭陽平原,後因漢人爭地壓力而逐漸南遷,是最晚漢化的平埔族

22 九月, 2007 at 1:49 下午 1 則迴響